「醫者,不只醫人,更要安患者的心」-胡凱淋醫師
小時候身子弱,總是小病不斷...
有次去完外地旅行回來更發起高燒父母立刻帶我到私家醫生就診,豈料醫生得知我的情況後,便連罵帶趕地把我「踢」出診所,只著我快到急症室看病,彷彿怕我有傳染病(當時還未有武漢肺炎肆虐呢)或是想懲罰患病還去遊玩的我。當時年僅七歲的我,只覺無助與被遺棄。
這樣的感受停留在我心很久很久,以致如今我成了中醫師,也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一個令病人惶恐、難堪的醫生,而是與他們同行,共同克服病痛。這亦是讀醫時,教授對我們的教誨:醫者,不止醫術要精湛,更要有醫德,置病人於心。
大醫精誠: 精於醫術,誠於醫德
仍然記得當年面試中醫時,中醫藥大樓正門高掛著「大醫精誠」這四隻大字的牌匾,甚至還印在每位醫學生的T-shirt上。翻查資料,發覺原來是出自某本名不經傳的古書之序。我喃喃唸起「大醫精誠」,「撓口」之餘,也不明所以,於是就在小組面試後的發問環節詢問:「大醫精誠係咩意思? 點解一本書既序有咁大影響力?」(心底裡其實是在想︰此書與作者到底有何厲害、資格,能成為一系之訓勉?)幸好教授沒有和我一般見識,也不覺我無禮,只是循循善誘地回答︰「要成為大醫,就需要精於醫術,誠於醫德。而《大醫精誠》一篇,道出成為大醫應有嘅醫德,不得問其貴賤貧富,長幼妍媸,怨親善友,華夷愚智,普同一等。」
原來這簡潔四字的背後,竟有如此高深的喻意,實在令我拜服。
壓力大觸發濕疹&抑鬱
皇天不負有心人,我成功考入了中醫學系,可是和所有醫科生一樣,習醫之路並不容易,
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,甚至因而觸發了抑鬱症。
背誦能力不佳的我,總是無法順利地把知識裝進腦袋中。Year 2 時還患上了濕疹,紅、腫、熱、痛、痕……偶而臉上還甩皮,像落雪般,只是這番景象一點都不美麗。曾與濕疹博鬥過的人都知道,濕疹麻煩之處在於不僅難以根治,更與你的情緒息息相關。一旦情緒不好或壓力過大,都會隨時復發。只是被濕疹折磨著,還有讀醫的壓力,哪來的快樂?最終只形成了惡性循環。
印象深刻有一夜,我又如常在宿舍溫習到凌晨二時,因為太辛苦,情緒到達頂點,我只穿著T-shirt、波褲便下樓,一直哭著走到中醫藥大樓,還跪在「大醫精誠」牌匾前(要是這時有人經過,大概會以為有甚麼人在發神經或是以為在拍甚麼悲情劇吧,可是當時我真的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壓逼著我。),呼喊著這條路何竟走得如此辛酸。哭到累了,便擦乾眼淚,又回到宿舍繼續溫習......
現在回想起來,還是當得當年走過了地獄般的艱辛,幸而身邊有同病相憐的同學彼此支撐,才終於挺過無數次沮喪、難過的時刻,亦因著曾經歷這些,我才更明白現時向我求助的患者。他們的無力、他們的難受、他們的疼痛,我都了解,因為我也曾身陷其中。
時常進修,閱讀大量醫學書籍
「大醫精誠」成為了我習醫的目標,醫術方面我至今仍時刻上堂進修,並閱讀不同書籍如醫案、五運六氣、小兒推拿、五輸穴、平衡針、黃帝內針、臍針、頭針、靳三針、浮針、五色療法、SCS、各類型仲景學說、氣一元論、寒溫統一、李可老火神派等等,務求讓臨床經驗與知識結合,讓病人得到最適切的治療;
「醫者,不只醫人,更要安患者的心」
醫德方面則以真誠、細心對待每一位來到我面前的患者,
並同時學習情緒輔導等技巧,希望能讓患者的身心都得到醫治。
既為醫者,亦為病人,我深深明白在病中的孤獨與無奈,雖然我只是小小的一個中醫師,
但盼望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患者,我都能讓他們在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安心與被關懷,
患者每一次信任和感謝的回饋,亦將是推動我堅持下去的動力。